今天是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
当前位置:首 页 新闻动态 媒体动态

新国标实施 环保设备亟需升级换代

发布时间:2014-07-29 | 浏览:4112 | 当前网址:/show_152.html | 【打印】

“史上最严”新国标对火电厂造成剧烈冲击,给脱硫脱硝等环保设备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环保设备亟待升级换代,机遇与挑战并存,新国标考验创新能力。

  今年7月1日起,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以下简称“新国标”)开始执行。新国标在对火电厂造成剧烈冲击的同时,也给脱硫脱硝等环保设备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从技术到市场,环保企业的每一项举措、每一步行动,几乎都与此息息相关。

  多位业内专家曾测算,新国标的出台和实施,将大幅拉动相关的环保技术和产业市场的发展,给脱硫、脱硝、除尘等环保行业带来数千亿元的市场。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诱惑,短短几年之内,环保设备公司雨后春笋般冒出,纷纷开足马力,加入承接工程、制造设备的行列,脱硫脱硝改造一时如火如荼。而新国标的最终实行,无疑将使环保行业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

  环保设备亟待升级换代

  执行新国标,意味着环保企业必须按更高的标准对原有技术和设备升级换代,比如发展活性焦脱硫、双塔双循环脱硫、SCR脱硝低温催化剂、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等新技术和新设备。

  目前我国火电烟气脱硫工艺大致有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喷雾干燥法、烟气循环流化床、NID脱硫技术、海水脱硫法、活性炭吸收法等9种,其中湿法烟气脱硫、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海水脱硫应用比较广泛。脱硝技术主要有低氮燃烧、选择性催化还原(SCR)、非选择性催化还原(SNCR)3种,其中以采用SCR法的较多。

  以永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永清环保”)为例。在陕西渭河发电有限公司3号、4号机组脱硝工程建设中,永清环保运用了自主研发并具有国家发明专利的“脱硝催化剂前端烟气与氨均混技术”。经测试,该技术实现了脱硝装置在性能考核试验时附加层催化剂投运前的氮氧化物脱除率不小于80%,脱硝装置出口烟气中氮氧化物含量小于100毫克/立方米,氨的逃逸率不大于3ppm,二氧化硫、三氧化硫转化率不大于1%等技术指标,完全满足或超过新国标规定排放限值。

  永清环保副总经理兼技术带头人冯延林介绍,该技术构建了将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耦合起来的脱硝反应器复合模拟研究方法与优化设计系统,在国内属于首创,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该技术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越了引进的烟气脱硝技术。

  而脱硫脱硝技术和设备的改造和提升,又使得环保企业改造项目和新订单越发增多。“近来,永清环保接连中标中电投蒙东能源集团元宝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华宇铝电有限公司等多个EPC总承包项目,合计合同金额约2.2亿元。”永清环保副总经理申晓东说。

  今年上半年的公开信息显示,环保行业上市的30多家公司中,已公布业绩预告的达27家,形势喜人:二季度单季净利同比增长约42%,接近2012年以来的最高单季水平。

  不过在这场市场盛宴中,环保设备的重心似乎已悄然转移。

  从中电联批露的数据看,截至2013年底,我国已投运火电厂烟气脱硫机组容量约7.2亿千瓦,占全国现役燃煤机组容量的91.6%,已投运火电厂烟气脱硝机组容量约4.3亿千瓦,占全国现役火电机组容量的50%.

  上海电力学院崔树银等专家认为,“十一五”期间,火电行业减排的重点在于“脱硫”,而到了“十二五”,其减排工作的重点已然是“脱硝”。

  机遇与挑战并存

  “环保设备企业一下子冒出来的很多,竞争加剧,而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大,任务紧,采购也往往很急迫,技术上又要求升级改造。”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陈凯敏说。

  在当前我国发电装机容量中,火电占比超过70%,发电量中火电约占80%.尽管新国标的出台引爆了环保行业脱硫脱硝等业务,然而,压力与机遇始终并存。

  今年年初,中电联秘书长王志轩指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电力装机年均增速超过9.2%,发电量增速超过9.1%,总装机容量、年发电量、电网规模已居世界第一。

  王志轩坦承,环保产业发展“混乱”,“十一五”期间烟气脱硫呈“爆炸式”增长,脱硫市场无序竞争、恶性竞争的情况时有发生。

  不仅市场上压力始终与机遇并存,技术和设备的研发上同样存在着一些瓶颈。

  浙江天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总经济师于庆雯曾撰文说,在“十一五”期间,中国燃煤电厂脱硫建设已经创造了“世界奇迹”,平均每年投运脱硫装置1亿千瓦,我国拥有进入脱硫行业的总承包企业超过200多家,但在烟气脱硫技术上,在电厂趋于主流机组的60万千瓦和100万千瓦机组的脱硫工程中,仍未完全掌握核心技术。

  在陈凯敏看来,环保行业这一轮集中爆发期差不多已经过去了,跟着新国标的实行,接下去可能会逐渐进入一段平稳期,那些不太讲究技术、一窝蜂起来的小企业将面临淘汰出局的命运。

  业务高峰期催生的众多环保企业,和早先的“老牌”公司,进入平稳期后,都将不得不比拼“内功”,不断开发新技术新设备,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环保标准越来越高,没有新技术是肯定不行的。”陈凯敏说,与此同时,随着“十二五”国内环保企业黄金期的慢慢过去,他们正在积极向外开拓市场,东南亚的业务不断增长,欧美也有一些,国外市场份额已经占到公司总业务的五分之一。

版权所有:龙岩市产品质量检验所  ICP备案号:闽ICP备13002203号-1

技术支持:亿网行  推广运营:腾媒中心   批发网

地址:龙岩市新罗区青云西路1号(龙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东侧300米) 
电话:0597-3292315   传真:0597- 3292319